close
一、簡單認識MIDI
說到MIDI,其實很多人或許會以為我們從電腦撥放MIDI檔聽到的音樂那就是MIDI了,事實上,如果我們把MIDI這個名詞的縮寫攤開來看,就會發現其實不是這樣的,MIDI這個名詞是(MUSIC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縮寫,翻譯過來我們可以將它解釋為(樂器的數位介面),所以它跟我們在電腦上所聽到的MIDI檔的音樂其實是不一樣的,電腦上的MIDI檔是我們經過MIDI這個介面,連接同樣具有MIDI介面的輸入器材與輸出音源,編輯出來的一個檔案。所以,MIDI可以說是一個數位樂器上面的共通語言。
MIDI這一套理論,是在1983年由全球主要的電子樂器製造廠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研究與會議而正式推出的,這個規格理論一推出,聽說在那個時候在流行音樂界就造成了很大的轟動,(這我是在後來的一些資料所了解的,因為20年前我連MIDI是什麼都還不知道),這個對很多音樂人有很重要地位的理論,到明年2003年,剛好就滿20年了

在早期的MIDI規格,其實最主要的運用是在疊音色上面,也就是將兩台以上具有MIDI介面的琴,透過MIDI線串聯在一起,等於在一台琴上面彈奏,就可以同時發出兩台以上的琴的音色,當年非常有名的一位搖滾鍵盤手Keith Emerson,就是使用這個方式,在演唱會上疊出非常誇張的音色,震撼了很多的樂迷,這的確是當年MIDI這個規格最為廣泛應用的一個部份。不過,在後來,因為唱片工業導入了大量的MIDI應用以後,MIDI最為廣泛應用的地方就變成是在音樂影音製作與編曲上面了。

二、關於MIDI編曲
在MIDI的理論還沒有出現在唱片工業的時代,早期做唱片的編曲,通常是由一位老師來撰寫總譜,然後交給每一個樂手,大家根據這一份總譜經過練習以後,再到錄音室裡做演唱跟演奏的錄音,然後再進行混音的工作,所以我們便可以稱這一位撰寫總譜的老師為編曲者。
然而這樣子的作法通常比較耗費時間與精神,同時一首歌曲的編曲也要動用不少的人力和比較高的費用。因為這樣的作法,一首歌的編曲,除了寫總譜的老師,如果用了10個樂手來負責每一項樂器的演奏,唱片公司等於就要支付11個人的費用在這首歌的編曲上面。再加上會耗費較長的時間在錄音室裡,錄音室的租金也是一個開銷。精打細算的唱片公司當然會期待有另一個更快速而便宜的管道。所以當MIDI開始大量應用在唱片的編曲以後,不但大大提昇了編曲的效率,也節省了編曲方面的支出,同時,所製作出來的音樂品質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因為在MIDI上面,我們可以由一位編曲師負責整個編曲的部份,預算一下子就降低不少,再加上整個編曲的前置作業都可以在編曲家的工作室裡先完成,到錄音室裡就只是進行所謂的過帶工作,所以錄音室的租金支出相對也會減少,同時透過MIDI的編輯,可以讓整個演奏更加的精準,加上各家合成樂器的大廠針對具有MIDI介面的音源開始不斷發展出新產品跟新的音色,讓音樂的編曲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與變化性,讓音樂的完成能有更戲劇化的效果,而取樣機(SAMPLER)的快速發展,更可以讓編曲者使用MIDI來演奏真實樂器的音色,在編曲上更加提昇了使用MIDI編曲的音樂品質。

三、關於編曲機Sequencer
1983年,MIDI的理論正式的出現在全世界的時候,那時候的電腦還是在INTEL 8088處理器的時代,我們現在的電腦基本的RAM都是以128MB,256MB,512MB在談的,而那時候的RAM可是只有256K,而作業的系統更只是在MS-DOS,要以電腦來應用MIDI編曲還有其困難,但是在這之前,電子合成器的發展卻已經行之有年。所以為了要在MIDI上來進行合成樂器的編曲,在後來,就有了編曲機的誕生,也就是SEQUENCER,世界多家知名的電子樂器製造商都有出過很多型號的SEQUENCER,其中又以ROLAND的MC系列賣得最好,透過編曲機,讓編曲家能夠在裡面進行音樂的編曲工作,同時操作幾台合成器發出聲音跟編寫。
全世界包括台灣很多知名的編曲家都是從這個時代走過來的,這些編曲機的視窗都是透過一個小小的黑白液晶螢幕,透過很多的按鈕來操作,在編輯各種MIDI訊號的時候必須不斷的變化工作視窗,所以有的編曲家就練就了一身絕活,被大家稱為MC快手,像知名的編曲家涂惠元老師就是一個有名的MC快手。

四、使用電腦來編曲的時代
但是,在編曲機裡面做編曲的工作,其實在某些部份來講很不方便的,比如說市場上有許多的音源是可以利用參數來改變音色或是做一些效果,在編曲機裡面就不太方便處理,而且,因為編曲機的視窗非常的小,當編曲的人編了十幾二十軌可能上百小節的訊號以後,要去找到其中的一個點來做編修的時候,就會非常的辛苦而且麻煩,所以當電腦慢慢的發展出WINDOWS的視窗作業環境以後,很多的電腦編曲軟體就很迅速的發展出來了。

這些軟體從當年的PASSPORT公司的MASTER TRACK,MASTER TRACK PRO,TWELVE TONE公司的CAKEWALK 3.0一直到9.0再到現在的SONAR,CUBASE的各個版本一直到現在的CUBASE SX,都是很多使用電腦來做編曲的人經常會使用到的編曲軟體,使用電腦編曲軟體的最大好處就是視窗變大了,清清楚楚的可以看到所有軌道的訊號,同時有各種的功能視窗可以切換,方便編曲的人在各種需求的編輯畫面,而這些軟體從早期只具備MIDI編輯的功能,一直發展到現在,在AUDIO錄音,以及軟體音源一起在上面做整合,其實時間是沒有幾年的功夫,所以我們可見的是,在未來,整個編曲的流程會越來越方便,也越來越簡單。

五、電腦編曲器材的連接
當我們用一台有MIDI介面的電子琴,透過MIDI CABLE線連接到電腦或是編曲機以後,就可以利用這台電子琴在MIDI的編輯軟體來彈奏輸入各種MIDI的訊號,從我們在電子琴的琴鍵上按下哪個鍵(NOTE),按了多久(DULATION),按了多大的力氣(VELOCITY)以及各式各樣的MIDI參數,都可以在電腦或編曲機上來做編輯。就像我們做電腦繪圖一樣,連接繪圖板到電腦的PS2或是USB介面,就可以利用繪圖板在特定的軟體畫圖。

而我們利用電子琴來輸入給電腦的都只是一個訊號,這些訊號是沒有聲音的,所以我們還要告訴電腦這些訊號是要送給誰來發出聲音的,這就是MIDI介面一定要有IN跟OUT的原因了。所以透過MIDI的串聯,我們就可以在電腦或編曲機上指定發音的器材來輸入跟編輯音樂了。

當電子琴透過MIDI的介面與電腦連接以後,我們就可以透過電子琴的MIDI OUT送訊號到電腦裡進行編輯,再由電腦的MIDI OUT送訊號要求電子琴來發音,當然,我們也可以指定給其他的音源來發聲,只要這些音源都連接在這套系統上,我們就可以自由的指定由哪一台音源做發音了。

六、取樣音色Sampler的發展與應用
剛才我們提到過,很多的編曲家會搭配取樣機來搭配自己的編曲工作,所以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取樣系統的演進,為什麼取樣音色會大量的應用在編曲的工作裡呢?因為取樣的音色是利用真實的樂器,環境的聲音或是特定的音色來分段取樣,所以音色非常的漂亮而真實,比如說彈鋼琴的朋友就會知道貝森朵夫(BOSENDOFER)的平台式鋼琴一台要多少的天價,而當我們有了經過多段的取樣編輯成的貝森朵夫的取樣音色,等於在我們的編曲工作室就有了一台貝森朵夫,可以應用在我們的編曲裡面,或是各種著名的名琴,吉他的音色,各種人聲音效,鼓組的LOOP,都可以製作成取樣的音色來使用。

這些真實而非常棒的音色,對編曲家來說,絕對是一種致命的吸引力。所以取樣的音色跟取樣機,會出現在許多的編曲家的房間裡,在軟體還沒有辦法讀取取樣的音色片的時候,編曲家們除了花錢去購買取樣音色片之外,還必須購買取樣機來讀取這些音色片才能編曲。

那時一台取樣機的價格都是非常的昂貴,除了一片音色片要花好幾千元去買,一台取樣機更是動輒7、8萬,對很多做音樂的人來說,有一台合成器或是音源,如果就像有了一台房車的感覺,那有了一台取樣機,就像是買了一部保時捷那樣的驕傲。

但是只要市場有需求自然就會有公司去研發,所以隨著電腦的快速發展,現在的電腦的CPU動不動就是以Gb來起跳,所以這一兩年,軟體取樣系統開始迅速的在電腦系統上發展出來,短短的時間裡就有了好幾套軟體推出,像是知名的GIGA STUDIO,還有VST的PLUG IN取樣軟體HALION等等,都讓現在的編曲人有了更多的選擇性,用更便宜的價格,來做出更優秀的編曲作品。

七、軟體音源的發展與前瞻性
在早期做編曲,都是使用硬體的音源,而隨著電腦軟體發展的迅速,這一兩年,已經有非常多的軟體音源配合著編曲軟體上市,除了各種樂器的音色,有很多還包含了許多的LOOP在裡面,讓我們幾乎可以在不用任何硬體音源的情況下就做出很屌的音樂,不過,軟體音源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電腦裡本身的音效卡來運算發聲,當然現在已經有許多的軟體音源使用的是取樣(Sampler)的音色,不過它們都需要利用CPU的運算來發出它所模擬的音色,或是處理內建的取樣音色,所以都會耗損很大量的CPU資源,等於說我們叫的軟體音源音色越多,我們的電腦的CPU所負擔的工作就越大。

所以說,我們如果要運用大量的軟體音源,就要考量到我們的電腦的CPU的運算能力,這就跟電腦的等級有很大的關係了。當然,隨著電腦科技快速的進步,不僅僅電腦本身的運算與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大,相對的許多的軟體與軟體音源、軟體取樣器的設計廠商為了使用者的需求(希望使用更大量的音色在同一套作業系統當中),所以在程式設計上也就會盡量的在硬體需求與軟體的音色與能力上做更完善的修飾與平衡。

隨著時代的演變,用電腦來編曲越來越易於入門,在器材的價格也越來越能讓使用者接受,但是回到最初對音樂的感動,如何在有限的器材中發揮自己無限的想像力與創作力,做出能感動自己也能感動他人的好音樂,是更值得深思探討的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remy H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