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摘要】呼吸、發聲、共鳴和語言是歌唱的四個基本要素。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源泉,聲帶通過氣息衝擊產生聲音,聲音經過共鳴腔體形成共鳴,最後通過語言的裝飾,形成美妙動聽的歌聲。每個要素不但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而且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整體。
 
我們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不同階段會碰到不同的問題,但聲樂的基本要素是不可忽略的,它直接關係到歌唱在走向更高階段所體現出來的基本功扎實與否的問題。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視。
所謂歌唱的基本要素包括:呼吸、發聲、共鳴和語言四個部分。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氣息衝擊著聲帶發出了聲音,聲音再經過共鳴腔體的共鳴將它加以擴大和美化,最後通過語言的裝飾,變成美妙動聽的歌聲。把握好這些基本的要素對自己將來的歌唱會有很大的幫助。
 
一、歌唱的呼吸
呼吸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生活中我們離不開呼吸。生理上的呼吸是人們天生的、特有的生理現象,比較自然,隨意,而歌唱發聲的呼吸是比較複雜的,它對氣息的要求非常嚴格。發音的準確、音質的純美取決於呼吸品質。正確的呼吸是聲樂藝術表現的重要手段和動力來源,是歌唱發聲的基本前提。
歌唱發聲的呼吸是一種有技巧性的、技能性的呼吸。它與生理性呼吸有明顯區別。它要求氣息吸的深、用的長,而且要隨著樂句的長短、情緒情感的變化來變換不同的方法和節奏。我們人類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鼻、口、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兩大肌肉群參與呼吸的正常運轉。一類叫管吸氣肌肉群,另一類叫管呼氣肌肉群。其中管吸氣肌肉群比較發達它是指前胸向下的部分,主要包括兩肋、腰部四周以及後背肌群。依靠管吸氣肌肉群進行歌唱發聲的吸氣,不用很大的勁,下巴打開、放鬆兩肋和橫膈膜全部打開,吸氣的動作要快,氣息要吸的深,口鼻並用,像“聞花香”感覺一樣,舒服、通暢。這種快而深的吸氣是歌唱所需要的呼吸。管呼氣肌肉群的功能是呼氣。與生理呼氣的區別是:生理性呼吸是,吸氣肌肉群放鬆,呼氣肌肉群參加工作,壓縮肺部,使氣流排出。而歌唱發聲的呼氣由於發聲需要,必須做到保持胸部的向外擴張和橫膈膜、腹肌對呼吸的支持,保持肺部呼出的氣息壓力和流量的均衡穩定。在呼氣肌肉群工作的同時,吸氣肌肉群仍保持擴張,與呼氣肌肉群形成對抗力量,從而使聲音獲得氣息支持感。
 
歌唱發聲的呼吸要特別強調“呼吸對抗”,讓吸氣肌肉群與呼氣肌肉群合作自如,依靠橫膈膜、腹肌來控制呼吸。我們有時在練習的過程中,氣吸得不夠,這時必須提醒應“吸著點唱”或“多點吸氣的感覺”,使其始終保持在吸氣狀態上歌唱。當然,也不能要求吸的太多,吸得太多,並不能解決歌唱時氣息不夠用的問題。相反容易使身體僵硬,聲音不流暢,破壞了肌肉組織的彈性,造成憋氣現象,以至唱不成聲。為了能自如的控制好呼吸,吸氣結束後進行呼氣時,必須找到呼吸支持點,以獲取呼與吸的平衡。
 
歌唱發聲的呼吸訓練不宜孤立進行。應在合乎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發揮發聲器官各部分的固有能力,結合發聲進行訓練。如:連音練習 3/4   13  56  53 ︱1- - ||進行到中高音區時,提醒自己保持象唱中低區那樣呼吸歌唱,不能“提”起來,不要感覺半個音往上唱時,好象是爬樓梯那樣,要感覺是在平地走,是往前,而不是往上。每一句發聲前,都要把氣息吸下去,控制住,感覺腰、腹有力量後再唱,第一個音“1”必須搭上氣,接下來 3  56 53  高音“6”不加多餘的力量,最後回到“1”時,氣息支持好。這樣唱出來的聲音比較圓滑、連貫、有氣息感。對於快速花腔或跳音、斷音、頓音的練習,同樣要強調吸氣和呼氣兩組肌肉群的對抗力量,既依靠橫膈膜、腹肌的支持來控制聲音。
 
比如:《漁光曲》這首歌對氣息的要求就很高,它要求氣息的連貫與通暢。“早晨太陽裏曬魚網”這句是一個不斷向高音走的過程,就需要氣息的對抗與充足。相對來說,美聲唱法是呼吸更深,用這樣唱出來的聲音有一個“型”、圓潤、飽滿、明亮、通暢。不能等氣吸完了,一張嘴氣全部跑掉。它是需要在這些方面做的更加完善,更加到位的。是需要時間和苦下工夫慢慢體會的。總之,呼吸的學問還是很深的,我的理解就可以大概的總結為以上的內容。
 
二、歌唱的發聲
歌唱的發聲練習,一般按音域進展的規律,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以中聲區訓練為基礎,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調節和鍛煉肌肉以適應歌唱技術的需要。無論哪一個聲部,都應該從中聲區開始訓練。中聲區的音域鞏固後再逐步擴大音域,要知道中聲區是歌唱嗓音發展的基礎,必須打得扎實,要記住“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第二階段
是在中聲區的基礎上,適當擴展音域,加強氣息與共鳴的配合訓練,練好過渡聲區(即換聲區的訓練),為進入頭聲區的訓練打好基礎。第二階段的練習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比較長,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於唱高音,要沉得住氣,等這段音域鞏固後,再進入高聲區的練習。第三階段即高聲區的練習,可以在鞏固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加強音量音高的訓練,進一步擴大音域,做較複雜的發聲練習,使聲音達到理想的音高範圍。
這三個階級
的練習要特別注意高、中、低三個聲區的統一,音的過渡不要發生裂痕和疙瘩,重點是加強頭聲區的訓練,獲取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從而達到統一聲區的目標。這樣我們歌唱發聲的樂器基本製造完畢,可以唱一般難度較大的歌曲了。

    發聲練習開始的時候,必然會遇到如何起第一個音的問題,我們稱它為歌唱時的“起音”或“起聲”。歌唱的起聲可分為激起聲、軟起聲、舒起聲。
 
激起聲是當吸氣完畢後,胸腔保持不動,聲帶先自然閉合,然後再以恰當的氣息衝擊聲帶使之振動發聲,這樣發出來的聲音結實有力,我們在發聲訓練如頓音、跳音的練習中常常使用,也用這種方法糾正聲帶漏氣的毛病。此時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採用急吸急呼。例如:《我的太陽》這首歌的開頭,“啊,多麼輝煌,燦爛的陽光。”的起音就是激起音。吸氣完畢之後,通過氣息衝擊聲帶來發出堅實有力的聲音。
軟起聲是聲帶在開始閉合的動作時,氣息也同時往外送,開聲門與氣息振動聲帶同時進行。這種方法氣息的衝擊力比較“激起聲”要柔和,發出的聲音比較平穩、舒展。我們發聲訓練中也常常在練連音和長音中採用,同時也用“軟起聲”的發音方法來糾正喉音的毛病,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採用緩吸緩呼法。
 
舒起聲是聲門先開,然後氣息再振動聲帶,它的特點是先出氣而後發聲,像歎氣一樣。在勞動號子中,常常用到這種起聲法。在發聲訓練中,這種方法可用來糾正聲音過於僵硬的毛病,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較多,較口語化。總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飽滿,全身協調,根據不同類型的練聲曲例來確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量不要過分強,以舒適的mf或mp音量為合適。
 
三、歌唱的共鳴
有了氣息的支援,和聲帶的基音就需要聲音的擴大,那就是要充分運用人體的共鳴器官,只要我們科學的運用,就可以不用聲嘶力竭的喊叫,並得到較大的音量和優美的音色,人體中最大的共鳴腔體是胸腔也是常被人忽略或是誤導,許多教師和學生在運用胸腔共鳴時覺得聲音比較暗,沒有金屬感所以就放棄,這是一個很可惜的錯誤,胸腔共鳴區雖然是第二共鳴區但他就象蓋樓房的地基一樣,樓房蓋的越高地基要打的越深,義大利美聲學派的許多歌唱家運用共鳴腔體的管子從胸腔開始形成這樣有很結實的聲音和雄厚的共鳴開始。然後我們將第一共鳴區的喉咽腔,為什麼稱之為第一共鳴區,因為聲帶基音離它最近先產生共鳴,但要得到第一共鳴區的共鳴,必須和第二共鳴區密切配合,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打開喉咽腔和胸腔形成共鳴管子,然後在保持此狀態的情況下開始氣息和聲帶的激起發聲產生共鳴,這樣產生一個聲音的支點,這個支點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固定因為歌曲風格的不同通常有三個部位1、喉咽腔的聲帶上,2、胸腔中部,3、胸腔低部,不管你運用那一個支點都要聲帶自如運作擋氣和氣息形成對抗才能產生基因和共鳴。另外是第二共鳴區口咽腔鼻咽腔共鳴,是一個擴大器,打開牙關獲得口咽腔共鳴提高軟齶獲得鼻咽腔共鳴,然後是第四共鳴區,口腔、鼻腔、頭腔有了以上的聲音打在硬齶或軟硬齶之間便能獲得第四共鳴區。
 
用哼鳴音最容易找到頭腔共鳴。哼鳴音是用鼻子輕哼而產生的音響形象,類似于病人用鼻子呻吟的聲音。在唱哼鳴音的時候,氣息力度一定要“輕”,象病人呻吟一樣的氣息力度,頭腔和口腔、咽腔狀態一定要松,鼻腔最好不用力,口咽腔保持鬆弛,在這種狀態下形成的聲音感覺上產生於頭部靠眉心位置,口腔和咽腔均很少能感覺到聲響。這個共鳴效果輕巧、集中、明亮,富有金屬感,這就是頭腔共鳴,也叫做聲音的“點”。
 
四、歌唱的語言
聲樂是一門音樂與語言相結合的綜合藝術。語言是聲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都是在語言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產生,語言直接、準確地傳遞著情感和思想感受,這是其他任何形式都不能與之相比的。因此歌唱語言的準確掌握運用,是歌唱技術的重要訓練課程。

    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歌唱中的咬字,是指字頭(聲母)而言,即把字頭的聲母,按一定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予以咬准。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韻母)而言,即把字腹的韻母,按照不同的口形予以引長吐准,並收清字尾。歌唱中咬字吐字的一般規律是:

   
1、字頭要唱得短、輕、準
    漢字的發音,大多是以輔音開頭的,字頭就是指發音的開頭部分,即我們常說的“五音”:唇、舌、牙、齒、喉。唇音:b,p,m,f  舌音:d,t,n,l  牙音:j,q,x  齒音:z,c,s,zh,ch,sh,r  喉音:g,k,h  。這五大類的發音時,用力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糊。唇音字用力部位在唇上,上下嘴唇噴口應有力清晰。舌音著力在舌尖,牙音字用力部位在牙,齒音字用力部位在上下齒間,喉音字用力部位在喉。我們應充分運用“咬”字的技巧,來加強歌曲的感染力。
  
 2、引長字腹
    字腹(韻母)是字在歌唱發音中的引長部分,它占時值較長,歌唱時響度最大,是字的主體部分,與發聲的關係最密切,它需要引長,也能夠引長。它對歌唱的好壞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引長部分按照字腹中不同的韻母的口形要求,分為“齊,開,撮,合”四類,我們稱“四呼”:開口呼,a,o,e發音時要求口腔打開。齊齒呼,ī或以ī為開頭的韻母,發音時口呈扁平形,氣息通過上下齒之間的空隙流出,用力在齒。撮口呼,ü或以ü為開頭的韻母,發音時上下唇微向前,用力在唇。合口呼,u可以u為開頭的韻母,發音時上下唇收攏呈圓形。“四呼”在引長字腹時運用,口形決不能隨曲調的變化而變化,應始終保持不變。歌唱中聲音是否圓潤、連貫主要取決於吐字發音的準確、連貫與流暢。
   
3、字尾收音要分明
  字尾是指字的結尾部分。在歌唱發聲中,凡是有字尾的字,都應把尾音收住,才算唱完整這個字,否則只算唱了半個字。單韻母的字是沒有字尾的,不需要收音,只要母音發音完整不走形。複韻母的字,應很好地注意收音。如:收ai,ei,uai,uei的韻尾時,應收i音。嘴角微向兩邊咧開。收ao,ou,iao,iou的韻尾時,應收u音,雙唇應向前微撮。收n為字尾的音時,軟齶下降,舌尖抵上齒齦,阻住口腔通路,放氣流穿鼻而過,收向前的n音。收ng為字尾的音時,軟齶下降,舌根上升貼住軟齶,阻住口腔通路,使氣流穿鼻而過。字尾收音時,要收得自然,要收得短、准、輕。且收尾的部位要準確,響度要適中,時值要做到收音即停。
 
五、總結
以上我談的歌唱中的呼吸、發聲、共鳴以及語言四個方面的基本要素是學習歌唱的很重要的幾個環節。它們既是最基本的,又是一直伴隨著歌唱事業道路成長當中所必不可少的。掌握好這幾個基本的環節對我們的歌唱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再加上一些對歌曲的處理與詮釋,我相信我們就能很好的把握正確的、科學的發聲方法,從而能很好的運用到今後的歌唱表演事業當中去!
當然在歌唱的學習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還很多,我們只有靠不斷的努力,認真地鑽研、探討,才能取得學術上的成就,才能真正的成為一名歌唱表演藝術家!
 
【參考文獻】
[1]李晉瑋.李晉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2
[2]程淑安.聲樂與教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1995年7月第一版
[3]李靈年.教學研究Ⅱ.南京.文教資料編輯部出版發行.2001.11
[4]鄒本初. 沈湘聲樂教學藝術.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remy H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