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聲的錄製
人聲的錄音在數碼音頻技術中也是最為棘手的難題。其他所有音色都可以通過音源或採樣等手法在“導線”內傳送解決,但錄人聲則不太現實,總不能在人的嘴裏安個插口、再連個XLR插頭。:)
 
最簡單的辦法是,直接把麥克風插頭插入答錄機的音頻錄音口。可想而知,這麼錄絕對不能保證錄音質量,因為主動權在機器,你只能寄希望於你的答錄機這時別出岔、或者有錢買頂級錄音設備。很多朋友都有過此經歷。我們在這兒介紹一些錄製高質量東東的必要設備建議,還有些常用錄音技巧。
 
首先,您必須有一台阻抗適配器(impedance adapter)。要知道,大多數麥克風上是採用XLR介面,而其他設備的音頻輸入口多數卻需要1/4"插頭的,阻抗適配器的任務是充當一個轉換器,同時還要調整麥克風輸出電壓,以更好的匹配1/4"插頭。阻抗適配器一般都作為附加設備,所以您得另外掏錢買。有個更好的辦法---配一台麥克風專用前級。如果您需要得到高質量的人聲,那麼,阻抗適配器可以不買,但麥克風前級是不得不購置的!除了代替阻抗適配器,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有效改善人聲“先天”的一些缺陷。人聲音質的很多缺陷在後期是很難改變的,哪怕在“全數位音頻”系統裏也一樣非常有限,而小型錄音室的投資一般又不會很高。況且,這台前級也不僅限於錄人聲,任何需要進麥克風錄音的樂器都可以!而且會使音質更具動感和清晰度。很不幸,問題又出來了---價格。哪怕最普通的麥克風前級,也會讓你說出一個字---貴!。還好,有個“一石二鳥”的辦法。建議你買一台Mackie Mixer,有錄音室專用型的,價格也大眾化。據說,最便宜的錄音室用調音臺上也加入了麥克風前級功能,我沒有考證過,所以最好事先看看介紹資料,但這條路還是非常可行的。
 
壓縮器,恐怕是省不了的。同樣的嗓子,一經壓縮器就會充滿質感和力度,而這種效果是黃種人嗓子很難到達的。所以說,它再貴,您也只能買了。可以選擇DOD、RED3、Alesis等品牌。其實,對於沒有過高要求的STUDIO來說,200-300美元的壓縮器就能夠勝任了,可惜國內這個價位的很少。當然,壓縮器也會導致聲音偏“暗”,可以用等化器來彌補。等化器建議不少於4段(左、右聲道各4段),可以選擇Crown、DOD、Peavy等廠牌的,Peavy產品在同類產品中價位較低,質量卻不錯。要注意的是,大多數模擬音頻多軌錄音機也有均衡功能,但勸你別靠它來均衡!那樣錄下的聲音倒不一定會失真,不過誰都能聽出來這段聲音很有“家庭氣息”。
 
麥克風的選擇當然最為重要!一支人聲專用麥克風完全能夠令人聲音質躍上一個等級。例如:Shure SM-58、SM-57。每次工作室的硬體升級,首先想到的就該是添支好麥克風!買麥克風時一定要試聲,每個品牌、型號的麥克風都有各自的表現風格,隨人種和嗓音條件的不同而體現不同音質。千萬別認為隨便拿支人聲麥克風就能錄出好音質了!麥克風分Dynamic(動圈式)和Condenser(電容式)兩種。一般來說,白種人與黑人適合用電容式麥克風,而黃種人適合用動圈式麥克風。電容式麥克風更能體現充滿胸腔共鳴的、醇厚的嗓音,但黃種人一般不會有很強的胸腔共鳴,如果用了,反而適得其反。
 
用Dynamic麥克風時,要注意保持嘴和麥克風間的距離,通常不少於5英寸左右,唱地越響,距離越大。麥克風音量在錄音前就得調好,應單獨試唱調整,先固定話筒音量電平,然後通過調整嘴與麥克風的距離來確定一個最佳演唱音量。(這與現場演唱調音有所不同。) 而電容式麥克風便無須顧及這一距離問題,並且振膜大的好。但要小心,電容式麥克風多需要“幻象供電”,一般的Mixer可提供需要,如果沒有,就要配外置式“幻象電源”。另外,錄音前一定要注意麥克風的靈敏度!特別是電容式麥克風,靈敏度很高,很容易把房間外面的聲音也錄下,這樣就不太適合在家庭工作室使用。家庭工作室應該選擇高定向性和中等靈敏度的話筒,所以你還是會在很多 老外的工作室裏見到用動圈式麥克風。
 
錄音時最常見的麻煩就是“噴口”造成破聲,可以買一支“風口(Wind Protect)”擋在麥克風前就行。“風口”一般是尼龍等材料的,雙層、中間是空的。
錄音時有些對付演唱者的辦法。如果演唱者容易“怯場”的,可以在返給他監聽時降低他的音量,“迫使”他自己提高演唱音量;如果演唱者屬於那種很容易拉大嗓門的,則相反。
 
請記住,無論錄人聲還是樂器,最終目的並不是把聲音“錄下來”,而是要把聲音做地更完美.
 
錄Guitar類樂器
1. 直接錄:
這是最簡單的辦法。把電Guitar連到調音台或軌機上就行了。這時Guitar的音色和各種雜訊很難控制,能夠不失真就不錯了。除非您對此有長期的經驗,也可以到達某些個性化的錄音效果。
 
2. 通過Guitar效果處理器,然後再進混音台和錄音設備。
這辦法不會導致太壞的結果,因為大多數Guitar效果器對信號輸出的控制能力很強,又允許最大範圍的調整音色。但最後的問題還是:錄下的聲音與原來的音色有很大差異,您不得不花很長時間在這兩者之間“妥協”,直至找到“折衷”的方案。
 
3. 利用麥克風和Guitar音箱
在任何場合,這都是最佳的辦法!而且已被廣泛運用。最重要的,它能夠充分體現Guitar的各種音色魅力,這是其他任何辦法都很難做到的!好罷,就多說說這個。
 
把Guitar和Guitar效果器接上,然後輸出連到Guitar音箱,再對著音箱放一支或幾支麥克風。事實證明無論Studio還是現場,由此得到的音質總是最豐滿而有“人情味”的。那麼,麥克風的位置任何選擇呢?你可以先把Guitar和效果器關掉,單獨打開音箱,然後拿麥克風繞著音箱移動。最好用一副監聽耳機插在音箱上,一邊監聽一邊調整麥克風位置,直到你發現麥克風在某一位置時音箱發出的“嘶嘶”聲最大,而且穩定,那就是錄音時話筒的理想位置。別忘了,隨後要把Guitar和效果器打開、接通音箱,試一下音,可能這時麥克風的位置需要再小小地動一點。很多Guitar大師錄音前會不停地調整麥克風,有時會用幾隻麥克風,而且每次錄音的位置並不相同,這要視不同的錄音環境和不同的音質需求而定。麥克風可以放在音箱的前、後、左、右,或者遠離音箱數尺的距離都可以,肯定有個位置是最佳的。麻煩是麻煩了點,是嗎?不過目前還別無他法。
 
4. 錄原聲Guitar
以前,要在磁帶上把Guitar的聲音做好也是非常困難的。要麼動態過頭,要麼死氣沈沈的。錄Guitar的麥克風最好還是電容式的,可以保持Guitar特有的那種“脆弱而動人”的音質。當然嘍,動圈式麥克風也行,但始終差了一點點。
 
基本常識:
* 錄音環境不宜太大
* 琴弦最好是新的,舊弦不會有太好的音質的
* Guitar的低音發自Guitar箱體的背部,而高音頻段則會集中在第14品左右的地方發出(通常是箱體與琴頸的交彙處)。
*要得到乾燥而無任何累贅的音質,可以在箱體的散音孔上敷一張薄而質挺的紙片或類似的薄片。用動圈式話筒Dynamic Mic。
*話筒距琴(第14品處)的前方約6-8英寸。如果太近,會導致整體聲音含糊不清。但也不必拿把尺去量,看你要什麼音質而行。
* 如果發現低頻過多,可以調整話筒的距離和角度。
* 可以用等化器來調整音質,但盡可能別做大幅度調整,否則在後期您就毫無餘地了。其中的分寸把握是要有點經驗的。
 
用電容式麥克風Condenser Mic
* 電容式麥克風對高頻的反應非常好,所以如果嫌高頻太多可以讓話筒離琴體背部近一點,而不對著琴的正面。
* 麥克風與琴的距離可在12-14英寸左右
* 再次提醒您:儘量少依賴等化器調整音質,會削弱原聲樂器的“質感”。
 
5. 利用採樣源和MIDI系統
適合錄原聲Guitar的AKG C300bil麥克風,這個辦法是最省力的,你根本不需要關心錄音問題,你只管搞好製作就行。配採樣機或多廠家相容的音頻卡,然後大量買進“Loops Sample CD”。這種CD裏存儲了大量Guitar高手的段子,而且是高標準CD音質的錄音,然後自己在數碼音頻系統裏“拼接”成完整的樂段。對於商業媒體音樂的製作,這不失為最理想的一招。而且除了Guitar的,還有鼓組、打擊樂器等各種樂器的採樣樂段!就算您不會Guitar也沒關係,照樣可以做出Guitar高手也會吃驚的Solo。不得不說一句,這種CD很貴,動輒1、2百美元以上
 
BASS的錄製
BASS通常是直接錄音,但有時需要加點壓縮,特別是錄鄉村音樂或民謠。
 
BASS常用錄音步驟如下:
1. 在BASS音箱邊上放一支麥克風。(方法與錄GUITAR相同)
2. 把由以上方式的信號與BASS直接送出的信號分別送入錄音台。 Bass音箱中出來的信號一般音頭較大,電BASS的音質有較大餘地去調整; 再結合BASS直接送出的信號,BASS的整體質感和頻響就可以得到最佳的控制。
 
然而,初聽BASS的音色如果覺得不錯,並不意味著這個音色在BASS做SOLO 時也適用!一般在BASS進入SOLO時必須切去部分低頻(150Hz以下),因為 BASS做SOLO時音量通常要推上一點,BASS的低頻也隨之突出來,易造成 BASS的SOLO音色沒有動感而混濁,BASS在非SOLO時低頻則應適當加強才能 充當“基底”作用。
 
要注意的是,低音樂器一般其泛音較大(諧波豐滿),如果BASS的專用設備不是很好,很容易造成聽覺誤差。舉個例子,如果當時BASS的泛音度為 164.8Hz,但聽的人可能會“聽見”比E音(即164.8Hz)低2個8度的音(41.2 Hz)。
 
加強1-2kHz頻段可以得到明顯的觸弦聲和人工泛音,但在SOLO時這就顯得很難聽,此時應在調音臺上做些小小的調整,以加強BASS的清晰度。如果有均 衡器當然好,但別對它依賴過多,因為很容易造成低頻超載而失真,而且有時很難察覺,如果監聽系統也不是非常靈敏,那麻煩就大了!錄BASS往往很依賴經驗:選擇哪一個頻段作為BASS的骨幹頻率,對BASS的整體音色效果有最直接影響。應先判斷出最佳音區,在等化器上推上這一頻段,其他則先拉下,然後再逐一慢慢推上做補償。
 
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大鼓(Bass Drum)與BASS的關係!如何能處理 好它們的關係是衡量錄音師和製作人的起碼條件,也是難度較大的活兒.BASS 的音頭要能“粘”住大鼓的音頭,但又不能把大鼓音頭徹底掩蓋掉.BASS的主頻段應稍微避開一點大鼓的頻段,(可以通過改變音量、相位等手段實現),否則他們的諧波交叉會引起失真,甚至低頻回受
 
有必要的時候,適當加點壓縮(一般做5dB左右的GAIN衰減).增益衰減(Gain-Reduction)可以用衰減率(RATIO)和閥值(Threshold)做初調.釋放時(Relea- seTime)調到中等(約0.5-1秒)就足矣。如果有壓縮器更好,它能將BASS的峰 值控制在一個範圍內,從而有效抑制反饋或過多的頻寬,但最主要的是它能夠令BASS的音色更有力而清晰。
 
MIDI製作的話,BASS的Reverb一般盡可能開小一點。因為在一台MIDI設備中,所有的樂器音色是公用一套效果器,如果BASS的REVERB較大,首先受到破壞的是打擊樂,特別是Bass Drum!必要時可以通過NRPN值來調整BASS音軌對REVERB的回應能力,如果這台MIDI設備提供了壓縮效果的話會更好。
 
當然,通常MIDI設備裏的這些功能,是通過從電腦音樂軟體傳送系統碼(System Exclusive Messages)至該設備來完成的.在我們的“MIDI技術”欄目裏我們 會一步步介紹系統碼的使用經驗。BASS的Reverb過大,還會引起背景低音聲部含混不清、音樂的整體效果失去有效依託。在做電子舞曲時,會大量加入第二把BASS的音色,甚至有兩個音色交替出現充當第二BASS的角色,它的任務通常是為了補償低音聲部的音色和動感。那麼,這些音色的選擇和變化方 式絕對是考驗製作能力和音色想像力的!甚至這時比做打擊樂還麻煩.(注意:如果音色調完了,那麼第二BASS處於音場的前後位置是最至關重要的因素,一般是調整#11 expression控制碼,而不調音量,因為MIDI設備中音量的變化會影響到音色的質量。)
 
鼓組和打擊樂的錄製
鼓組及打擊樂器的錄音是最繁複的,錄音師和樂手必須對打擊樂器的發聲規律有相當的瞭解,否則僅僅憑“感覺”你永遠做不出高質量的鼓聲。按傳統做法錄音的話,你有台四軌機還不夠,必須配調音台,好讓所有的打擊樂器麥克風能有地方連上。要求高的,還得接輔助調音台(Sub-Mixer),充當混音的角色。很多錄音師認為麥克風數量少於3支是不可能錄好鼓組的。其實並沒有所謂的“標準規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Led Zepplin樂隊。他們始終是用最少的麥克風錄鼓組和打擊樂,但聽他們的唱片你會覺得打擊樂器音質或動態有問題嗎? 一般說來,一支麥克風錄大鼓(Bass Drum),兩支麥克風錄懸置於鼓組上面,這樣已完全可以進行錄音了。
 
如果錄音臺子夠大,有足夠的空軌,不妨考慮用6或8支麥克風的配量。一支接大鼓(如果是雙大鼓,那就各接一支。);一支接小鼓(Snare Drum);1或2支麥克風極接高音通鼓(High Tom);1支或2支接低音通鼓(Low Tom);鼓組上方的懸置麥克風至少是兩支。
 
典型的鼓組在錄音前必須對所有的麥克風進行調整,這步是錄好鼓組的關鍵!可以先留下兩支懸置的麥克風,其他全部關掉,單獨以這兩支麥克風收入的聲音做調整,直到滿意為止,然後以這兩支麥克風的收錄結果作為基準去調餘下的麥克風。和錄Guitar一樣,麥克風的位置和角度必須充分移動來找出其最佳拾音效果。因為打擊樂器的動態在不同空間產生的結果會相差很大,而且打擊樂器的聲波“穿透力”較強,各樂器的聲波更容易互相干擾,如果空間不夠大的話,鼓組發出的聲音會變得像鍋粥!全都糊在一起!所以更需要耐心地調整所有的麥克風位置,以避免聲波的交叉干擾。鼓組的樂器很多,那麼,各樂器間的音量、音色均衡是最重要的,如果有等化器那是再好不過了。
 
通常容易犯的錯誤是先去調整鼓組中的某一樂器的麥克風,然後以此來調整其他麥克風,如此操作的結果是:往往最後調出的鼓組整體音質失控!可能你應該是錄JAZZ的,可最後調出的鼓組錄Heavy Metal不錯,這豈不是有尷尬了?
 
有必要強調一句:鼓組是由一堆樂器組成的,無論如何,整體的音色和動態是最需要保證的!如果這麼做法有問題,那就看您自己如何去折中了。
 
至於打擊樂器麥克風的選擇可以到有關廠商的網站去查詢,你肯定會得到詳細資料的,因為麥克風的型號很多,廠商不得不將他們一一注明用途。AKG、EV或Shure這三個牌子當然使用率最高。
 
多數情況下,小型STUDIO不會錄真實的鼓組,更常用、也是最省事的就採用單獨的打擊樂器音源、打擊樂採樣音色或電子化鼓組。那麼所有問題便簡化了,我們介紹幾個類型給您做參考。
 
獨立打擊樂器音源的價格始終是不低的,很多朋友會搞不明白為什麼。其實很簡單,你不妨做個試驗:準備一台2萬元以內的合成器或音源器,再找一張您認為打擊樂部分錄製較好的唱片,從中選首曲子,然後在這台合成器上不斷地試出曲子裏打擊樂的音色,直到您認為很“一樣”了。 你不難發現,打擊樂特有的音色張力很難做好!如果是首原聲錄音的唱片,那會更難做!儘管初聽的話您覺得沒問題,但與唱片一比較...哈!你會說“音色是薄了點”。道理很簡單。合成器或音源器裏面,打擊樂一般和其他樂器使用同一套DSP,不會給您單獨的打擊樂DSP效果組;而打擊樂的發聲狀態與其他樂器相差甚遠,如果沒有獨立設計的DSP,則很難把打擊樂的動態和質感充分“做”出來!就那麼簡單,您也沒輒!
 
如果STUDIO有鼓手,當然最好不過了。給您介紹個好東東---Rolan TD20。這是我打過的電鼓組中唯一讓我覺得“是套鼓”的。而且它最值得推薦的是:把所有效果器和音色調節都做成圖形化的。也就是說,您不在需要去學什麼莫明其妙又自做神秘狀的系統專用資訊(即,系統碼System exclusive messages),只要憑耳朵聽就萬事大吉了,跟玩一樣。如果打過鼓的,一定知道:任何一個鼓,打鼓面不同的地方,出來的音色不同,而任何一位優秀的鼓手最擅長的就應該是玩好這些音色,通過音色的差別來表現節奏。在任何一套“真實”的鼓上,這樣的音色變換並不難, 而對於電子樂器似乎“不太可能”,但TD-20卻做到了,而且做的幾乎“完美”!相信沒有8年以上“鼓齡”的,根本聽不出破綻。甚至,TD-10的所有鑔片都有此功能!Roland並不是一家注重軟體介面的公司,但這套TD-20的確顯示出Roland技術上的優勢!
 
不過話說回來,Roalnd的設備做現場明顯比YAMAHA出鏡頻率高,而YAMAHA產品則更適合作STUDIO用。因為他們的音色選擇和效果器設計方面明顯有不同的傾向。
 
還有一樣東西---鼓墊(Drum Pad),它用來是代替電子套鼓的,因為成本要低很多。最著名的恐怕要算Track KAT了!它看上去象塊電子繪圖板,而“板”面上畫了個卡通“米老鼠”的頭像,又把這個“頭像”分隔成6至8個小塊,每一塊都可自定義音色,而兩隻“耳朵”被分成4瓣,是四張鑔片。好玩吧?至於踩鑔(Hi-Hat)和大鼓( Bass Drum)則有相應的踏板,可以保證這兩個樂器在演奏時與“真”鼓無區別,當然,您也可以不買,而完全用鼓墊。至於音色嘛...邁克爾.傑克遜在做那張“Black Or White”時,只要求把一個電子色彩的踩鑔換去,其他一概保留!這樣的鼓墊Roalnd、Korg也有。
 
最省事的,推薦您買打擊樂音源器。牌子嘛,當然是E-mu嘍!這還用問?差1、2千圓的,寧可去借點現錢也得買E-mu的!否則回頭叫您扔都來不及!哎...實在囊中羞澀又急著用也沒辦法。E-mu的原聲音色一般非常“幹”,很多人會覺得音色差,其實他們才叫“外行”。有點經驗的都知 道,音源的原音色一定要“幹”一點,越清晰越好,便於製作時有充分餘地調整動態和音色比例。E-mu在音色的張力和質感的把握上,始終是最好的!而這點正是我們最需要的,不是嗎?
 
麥克風“風口”的簡易製作
1.一小塊蒙揚聲器專用的布料。這可以請教喜歡自己動手做音箱的發燒友,他們應該能告訴您哪里可以搞著這種布料。挑薄一些的!
2.做一個直徑10到12釐米的硬塑膠圈或金屬圈,圈的周邊寬度不用太厚。
3.把那塊布料蒙在這個圈上(和繡花差不多,哈哈!)。不用張太緊,只要比通常蒙揚聲器稍微緊一點點就足矣。如果布料網孔太小或布料太厚可以繃緊一點。一般蒙揚聲器的布料都有點兒彈性的。
4.最好把以上做完的東東,想辦法固定在麥克風架上,這樣使用比較方便。布面在麥克風正前方,和話筒的距離在5-10釐米左右,自己看實際效果調。
 
介紹該方法的人,是巴黎一家專賣Home Studio設備的店員,賣麥克風的,不過非常職業!對各種型號麥克風都可以如數家珍一般細細道來。他們那兒有品牌的“風口”一支329法郎,很貴,幾乎相當於隔壁店裏一支表面全新的但是二手的AKG-C3700麥克風。他自己也想不通為什麼賣那麼貴,就是因為那是有品牌的。
 
對歌聲音色的調節
歌曲的演唱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演唱技巧,所以也就要求音響效果把不同風格的各種類型的演唱都完美地表現出來。美聲歌曲是體現音色優美;民族歌曲是體現民族風味和地方色彩;通俗歌曲是體現深沉的情感;而搖滾歌曲則是體現強勁的激情。由於歌曲的風格有所不同,其音響處理的要求也就不同。
 
麥克風的選擇
1、美聲歌曲演唱麥克風的選擇:
演唱美聲歌曲時應該選用頻率回應範圍很寬的電容式麥克風,安裝在高麥克風架上,進行遠距離的拾音。在藝術舞臺上演唱,麥克風與口型的距離一般在20-60cm之間。在大獎賽演唱中,麥克風與口型的距離一般為60-80cm.其高度在人臉與口型以下,這樣可以將臉露出畫面。這種遠距離拾音有一定的混響反射聲進入麥克風,使音色變得混厚、自然、有彈性和空間感。
 
之所以選用電容式麥克風拾音,是因為電容式麥克風的頻率回應範圍寬,它的高頻上限可達18-20kHz。因為美聲發聲方法音色優美,它的泛音數量多,高頻泛音頻率很高,高音樂音的高頻泛音可達10-20kHz。所以,需要用電容式麥克風進行拾音。因為這種麥克風可以將歌聲中所有的高頻泛音的成分全部拾入麥克風,並轉換成音頻信號。由於電容式麥克風的靈敏度比較高,所以不可以用手持方式使用麥克風。如果麥克風離口型太近,會造成麥克風過荷失真現象。有些音響素質不高或缺乏音響知識的歌手常常不理解這個道理,一味追求口型離麥克風過近,因而造成響度雖然很大,但失真度也變大,使音色變得很差。
 
具體的話麥克風號可選擇CRI-3型、CRI-5型和CRI-73型等。
 
2、民族歌曲演唱麥克風的選擇
民族歌曲的範圍比較大,有些歌曲近似於美聲風格,也有些歌曲近似於通俗歌曲的風格,所以其麥克風的選擇也各有所不同。在藝術舞臺上演出民族歌曲時,也應選用電容式麥克風進行拾音。但是,口型與麥克風的距離要比美聲歌曲演唱近一些,一般為20-40cm,且略低於口型位置。在歌舞廳演唱時可使用掌上型動圈式麥克風進行演唱。
 
3、流行歌曲演唱麥克風的選擇
演唱流行歌曲時應選用手持近講動圈式低靈敏度麥克風,因為流行歌曲是以深沉的情感為主要特點,所以應採用近講、近距離拾音方式。這樣就縮短了歌聲音源與聽音者的距離。從聆聽心理學角度上講,就會產生一種親切感。
 
用麥克風與口型很近的拾音方法拾取的是完全的直達聲,雖然感情親近了,但是音色卻變得很乾澀,這就必須進行混響(REV)或者是回聲(ECHO)的加工處理。處理以後才會使音色變得豐滿、混厚;否則,音色顯得乾癟、單調、乏味。所以,演唱流行歌曲的人聲必須要經過混響或者回聲效果處理,才會使歌聲變得悠揚、深沉、混厚、感人。
 
 
具體的麥克風型號可選擇森海塞爾e835(S)、e845、e855、SHUER SM-58型。德國拜亞動力和美國EV也是不錯的品牌,有相應的型號可供選擇,還可選擇AKG D-95型、AKG D-330型、EV N/D-357型、EV N/D857型,以及日本三角牌AT-818型等。
 
幾種典型演唱的調節
下面介紹幾種典型的演唱,在調音臺上的四頻段等化器中對其音色進行頻率修飾和處理方法:
1、對男歌手的音色頻率調節:
男聲基音頻率在64-523Hz左右,泛音可擴展到7-9kHz。
要求男歌手的聲音要堅實,音色要有力度,但又不至於造成模糊不清。因此,對男歌手音色頻率調節要求在4個頻率段進行處理,如下所示。
 
根據男聲的泛音結構,依頻譜曲線為據,對男歌手在4個頻率段進行加工處理的手法是:
(1)對64-100Hz做小的提升,其目的是為了增加一些渾厚感,也是男低音的音域;
(2)在250-330Hz做大的提升,因為男聲基音的主要頻率在這個區域,提升此頻段可增加基音的力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remy Hsiang 的頭像
    Jeremy Hsiang

    婚姻幸福 Jeremy Hsiang之家

    Jeremy H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