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樂器本身音高富於變化,可演奏旋律的,稱為有調打擊樂器。
定音鼓(Timpani):
定音鼓(Timpani):
構組成:由鼓身、鼓皮、定音系統和鼓棰等部分組成。
使用材質:鼓身:金屬結構;鼓皮:牛、羊、驢皮均可,或使用合成材料。鼓棰:短木棰。根據演奏需要決定是否在一端包以彈性材料。
樂器特色:屬單皮膜鳴樂器,造價昂貴。定音鼓可發出固定頻率(即音高)的聲音,並能夠在五度音程範圍內改變音高。音色柔和、豐滿,音量可控制,不同的力度可表現不同的音樂內容,有時甚至可以直接演奏出旋律。
使用材質:鼓身:金屬結構;鼓皮:牛、羊、驢皮均可,或使用合成材料。鼓棰:短木棰。根據演奏需要決定是否在一端包以彈性材料。
樂器特色:屬單皮膜鳴樂器,造價昂貴。定音鼓可發出固定頻率(即音高)的聲音,並能夠在五度音程範圍內改變音高。音色柔和、豐滿,音量可控制,不同的力度可表現不同的音樂內容,有時甚至可以直接演奏出旋律。
演奏方法分為單奏和滾奏兩種,單奏多用於節拍性伴奏,滾奏則可以模仿雷聲,且效果逼真。定音鼓作為色彩性打擊樂器,其豐富的表現力遠非普通打擊樂器所能比擬。
定音鼓的前身是古阿拉伯的納嘎拉鼓,17世紀傳入歐洲以來,就一直是交響樂隊中打擊樂聲部的固定樂器,是重要的色彩性伴奏樂器,也適於其他各類樂隊。
定音鼓在規格上分為大、中、小三種,在交響樂隊中通常設置三到四個,由一名樂手演奏,可達到鼓聲本身的和聲效果。從表面上看,定音鼓幾乎算是最易演奏的樂器了,但實際上鼓手需要相當大的自信和時間感才能成功地駕馭它。鼓手經常要默默地靜坐若干時間,隨後數著章節,在非介入不可的當口發出振聾發聵的一擊,稍有差錯便會人盡皆知。
木琴(Xylophone)&馬林巴 Marimba:
結構組成:由音條、琴架、共鳴筒和打棰四大部分組成。
使用材質:音條:用紅木或其他硬質木料製作;
使用材質:音條:用紅木或其他硬質木料製作;
琴架:金屬質地;共鳴筒:長短不同的圓形薄鋁管,裝在每個音條的下方,作用相當於絃樂器的
共鳴箱,使音條發出的聲音增強和延長;擊槌:演奏時以纏線的擊槌敲打,音色會因擊槌頭的質料不同而異,有木製、橡膠及毛氈等種類,其音色優美而奇特。用高音譜表記譜。
樂器特色:
共鳴箱,使音條發出的聲音增強和延長;擊槌:演奏時以纏線的擊槌敲打,音色會因擊槌頭的質料不同而異,有木製、橡膠及毛氈等種類,其音色優美而奇特。用高音譜表記譜。
樂器特色:
屬竹木體鳴樂器類,各個音條都有固定的音高,因而木琴是變音打擊樂器,可用於獨奏旋律。強奏時,木琴音色剛勁有力,弱奏時則柔美悅耳。木琴發音短促而清脆,多用來演奏輕快、活潑的樂曲,表達一種歡樂的氣氛。對於持續音,則必須運用兩個打棰迅速交替敲擊同一音條以獲得連續的效果。此外,木琴還可以奏出美妙的滑音和動人的震音,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木琴產生於14世紀,音域為3個半到4個八度,目前最大的有5.5個八度的音域。多用於獨奏,但需要其他樂器(如鋼琴、管弦樂隊等)來伴奏方能襯托出其獨特的音色,使之更具魅力。
演奏方法是拿棉線琴槌敲擊琴鍵,最基本是左右手各拿一支棒子敲擊(總共2支琴槌)。比較進階的是左右手各拿2支棒子(總共4支琴槌),為馬林巴木琴最常見的演奏方式。為了充分利用馬林巴木琴寬廣的音域,近代許多作曲家和演奏家也逐漸開始以6支棒子演奏,因為左右手各持3支棒子,可以像鋼琴般直接敲擊和弦,表現更有厚度的曲子。
鐵琴 Glockenspiel &震音鐵琴(VIBRAPHONE)
簡介
鐵琴【glockenspiel】最早是以迷你『排鐘』,也就是一串依音高排列的小鐘的形態出現。後來,為了讓這種樂器便於攜帶,就將小鐘改為金屬板。改用金屬板之後,這種樂器也更能輕易並正確的調音。鐵琴又稱鐘琴其構造原理與木琴相同,只是將硬木板換置成鋼鐵製的音板,用小槌敲擊發音。現代鐵琴的音板用鋼製造,按鋼琴鍵盤的方式排列,「白鍵」在下面,「黑鍵」在上面。隨音調的昇高,音板的長度也由左至右依序縮短。
聲音輕脆,餘音短促,音域沒有一定,小型的為兩個八度,大型的為三個八度,實音比記譜高兩個八度。如果將鐵琴的各金屬音板下裝了電動裝置的共鳴管,此種樂器便稱為「震音鐵琴(VIBRAPHONE)」,又可稱為顫音琴,一般音域為三個八度。震音鐵琴就像是一台小型直音式鋼琴,當電流通過共鳴器上的金屬圓盤,則會使的聲音發出規律,另外更可利用樂器下方的踏板來控制餘音的延續或停止。
鐵琴在18世紀末首次使用於管弦樂中,主要是用來製造特殊音效,例如莫札特的歌劇,《魔笛》即是一例。直到20世紀,鐵琴在管弦樂中的功用才算確立。由於音色亮麗,鐵琴往往用來加強由另一種樂器演奏的旋律,或用來突顯樂曲中一個特殊的段落。
管鐘 Chimes
簡介
管鐘本泛指體鳴樂器與膜鳴樂器組合的樂器,亦稱為CHIME,在此所指的是管弦樂團所使用。管鐘是將不同長度的金屬管下吊在一個架子上,音域有一又二分之一個八度和兩個八度,以半音階排列,演奏時用琴槌敲擊鐘管頂端來發出聲音。
敲擊樂器是一般交響樂團的編制中,樂器樣式最多的一類樂器。在交響樂曲的合奏樂段,敲擊樂器大部分是居於配角的地位,為樂曲提供節奏性的伴奏或者製造特別的聲響效果,而管鐘便是其中非常出色的一員。
從中古時期開始,歐洲教會就已經使用手搖鐘來演奏聖樂,同時早期在歌劇的演出中,為了劇情的需要,伴奏的樂團往往使用手搖鐘來模仿教堂的鐘聲,之後,義大利的樂器製造者將不同長短的空心銅管吊掛在一起,利用木製的槌子敲擊銅管,也能有類似手搖鐘的效果出現,這種成排的吊掛銅管,就是最早的管鐘,另外,由於管鐘可以敲擊出更寬廣的音域,而且能使用木槌更靈活的演奏,所以漸漸取代沉重的手搖鐘,到了19世紀末,管鐘更被納入了管絃樂團的編制裡。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