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節奏的搭配
如果鼓是音樂的一部分,那在編排鼓的部分的時候,當然是以配合整體音樂為優先。根據音樂的曲風與律動,選擇搭配適當的節奏是所有優秀鼓手最重要的共同訴求,也可稱之為鼓譜編排。要注意的是
如果鼓是音樂的一部分,那在編排鼓的部分的時候,當然是以配合整體音樂為優先。根據音樂的曲風與律動,選擇搭配適當的節奏是所有優秀鼓手最重要的共同訴求,也可稱之為鼓譜編排。要注意的是
一.了解歌曲的結構,大部份的歌曲有以下4個區段:
序曲(The intro.):此為歌曲開頭的樂句結構,也可以稱為前奏,長度大約2~9小節(Bar)不等,作用是呼應主旋律,或是與主旋律截然不同的樂感。
正歌(The verse):作用是述說歌曲欲陳述的故事,長度大約8~16小節(Bar),其特色是音量較小,一首歌曲大概唱3~4次正歌(The verse)的部份。
副歌(The chorus):作用是述說歌曲內容轉折的部份,雖然是轉折,但是不能跑出歌曲的標題,長度大約8~16小節(Bar),其特色是音量較大,副歌一般接在正歌(The verse)之下,有時候以重複吟唱副歌當成結尾。
橋段(The bridge):橋段是一段音量較大的區域,長度大約4~16小節(Bar),一般接在第2或第3次的副歌之下,橋段可以是樂句演奏、可以是演唱,也可以是獨唱或是樂器獨奏(Solo),與Break有一曲同工之妙。
二.在歌曲中加入適合的演奏風格:
大多數歌曲在正歌(Verse)與副歌(Chorus)可以分別出不同的律動(Rhythm)打法,例如當選定了節奏演奏:
* 在正歌時:音量較小,以不開鈸(Close hi-hat)表現。
* 在正歌時:音量較小,以不開鈸(Close hi-hat)表現。
* 在副歌時:音量較大以1.開鈸(Open hi-hat)。2.打固定拍鈸(Ride cymbal)。3.改變大疚祁I。4.改變節奏(Groove)來表現。
過門(Fill in)大多用在正歌轉變到副歌,或者副歌轉變到正歌,而正歌鉣雰麆q會過門漸強,副歌轉變到正歌會過門漸弱表達,所以漸強與漸弱的過門樂句結構要加強練習。
演奏進行中大約每2~4小節(Bar)加入過門潤飾,此抑揚頓挫會讓音樂更甜美,但是過門的內容必須參考其他樂手彈奏內容做變化,才會有合一的整體感。如果對加入過門沒有感覺或是不知道加什麼的話,就不要過門以免畫蛇添足。
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參考爵士融合(Jazz Fusion)樂團鼓手的打法,這樣就會有意想不到過門與節奏的靈感可以派上用場。
三.選擇最完美的節奏:
如果已經學會了一些基本節奏(Groove)打法或是可以跟上CD.....等等音源配上節奏過門,恭喜您已具備相當的概念與程度。但是當歌曲沒有CD只有譜或是歌曲是作曲家剛出爐的作品,那該如何下手呢?
如果已經學會了一些基本節奏(Groove)打法或是可以跟上CD.....等等音源配上節奏過門,恭喜您已具備相當的概念與程度。但是當歌曲沒有CD只有譜或是歌曲是作曲家剛出爐的作品,那該如何下手呢?
仔細地聽音樂,聽聽看音樂線條是簡潔的平直感(適合Disco、Rock....節奏),或是有很多三連音系的感覺(適合Swing、Slow Rock....節奏)。
細部分析樂曲是屬於8 beat 節奏或是16 beat 節奏,來選擇踏鈸(Hi-hat)打法。
參考其他樂手的彈奏內容,分析樂曲是否較適合減值(Half-time)打法。
參考貝士手(Bass)的彈奏架構,找出律動(Rhythm)。
節拍速度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打法。
聽作曲家、編曲家或音樂人的建議,得到初步的歌曲印象。
讓音樂試試配上自己各式各樣節奏(Groove),看合不合適。如果沒有概念,不知如何下手,那麼就配上最基本的節奏(Groove),把節拍帶穩來演奏即可。
四. 不同鼓手的共同標準:
同樣的一首樂曲,不同的鼓手詮釋起來風格就會不太一樣,可能這個鼓手花俏一點,可能另外一個鼓手較保守嚴肅一點,但是他們的共同特色是:
同樣的一首樂曲,不同的鼓手詮釋起來風格就會不太一樣,可能這個鼓手花俏一點,可能另外一個鼓手較保守嚴肅一點,但是他們的共同特色是:
能夠依照樂句結構,打出令人愉悅、動人心弦的節奏(Groove)。
他們可以維持音樂速度(Time-keeping)精準不變。
他們可以在音樂空間裡加入適當的過門(Fill in)與獨奏(Solo)。
看樂曲是否有較為特殊的音符,決定要強調低音(大鼓),或者是要讓高音(小鼓、銅鈸)的變化多一點。
能考慮到這首樂曲的是輕快?抒情?還是高昂的?輕快的樂曲,切分音出現的頻率應會較多。抒情的樂曲其音符結構勢必較簡單,整體音量較小。高昂的樂曲整體音量勢必較大,低音部分音量也較大較多。
依樂曲整體音量、輕重、律動感、氣氛,加入棉槌、鼓刷、束棒、打擊樂器之類,有畫龍點睛之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