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行音樂的錄音中,爵士鼓的錄製是非常基本和常見的,但不容易把握,下面就我自己的體會談一談。
錄音所採用的方式隨作品效果的著重點不一可分為純真方式和完美方式。前者主張錄製音源的原始聲,不帶入其他裝飾色彩,通常不加均衡,不經過混音台,直接進入答錄機。但其對樂器、樂手、麥克風的要求則十分嚴格,常用於古典、爵士樂的錄製。後者則不然,它儘量多的利用效果器來使最終的結果達到華麗,與真實聲有所出入,不大自然,多用於錄流行樂。顯然,爵士鼓的錄音方式則多以完美方式為主。
在錄鼓之前首先要對鼓進行調音。一般而言,鼓手集中于表現自己的擊鼓手法,而對錄音來說,調好鼓的音色至關重要,這項工作一般由錄音師來完成。調試方法很多,因習慣而異。以TOM鼓為例,當上下鼓皮調音不一致時會產生不和諧的聲音,一般而言是先將上、下鼓皮均放鬆,然後逐面調緊,先調下邊鼓皮,左手壓住中間,鼓皮上將出現皺紋,將起皺部分邊上的螺絲擰緊,如此再分別調緊所有的螺絲,直到每個螺絲邊鼓皮敲擊出的音高基本一致為止。這樣每部分的鼓皮聲都是均勻的,鼓皮鬆緊程度以鼓撻彈回的感覺而論,需上下一致,不一定為同一音高,以聽覺為標準使兩者音色配合默契。鼓皮過緊過松都會影響鼓槌的敲擊力度與彈性,鼓手也會感到不自然。好的調音“咚”聲是集中與圓滑的,不能散掉。下鼓皮比上鼓皮稍鬆些能產生相對厚實的音響效果;如需要還可以卸掉下邊的鼓皮。總的調製以最小的那個TOM鼓為標準,獲得一個音質,再慢慢加上別的TOM鼓,調出整體音色。
在整個錄鼓過程中,麥克風的選擇與放置也是很重要的。選擇不太靈敏的麥克風,如大振膜麥克風,以便得到厚實的低頻聲。通常用動圈式麥克風近距離錄單鼓(如用SENNHESER公司的MD442拾取TOM鼓),因鼓的聲音很大,易破壞電容傳聲器的性質或相互串聲。錄Cymbal可以選用電容麥克風。方向性一般均設置為心型。
另外,錄鼓麥克風擺放的原則是越靠近鼓皮拾取的鼓皮聲越真實,低音越好;反之,將麥克風距離鼓皮遠些則高音會顯得豐富些,增加了明亮度,但也增加了串音機率。就一般情況來說,都將麥克風放得靠近鼓槌敲擊點一些,其他頻率再用等化器來彌補,但要當心麥克風被鼓槌擊中。我們通常還設置兩隻電容式麥克風(也可選用合適的動圈式麥克風)位於整個鼓群的上方中間兩側,用以為整個鼓群的聲像定位,稱為主傳聲器(可選擇AKGC414傳聲器)。若單用主麥克風拾取鼓群,聲音會顯得單薄,所以要與點傳聲器配合使用。另外,主傳聲器之間距離要合適,過大,鼓聲往中間靠,整體顯得“空”;過小,鼓群的立體感出不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