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些東西只有在小空間裏才能更好展示,就像在海布裏如魚得水的阿森納和折騰了半天最終還是唱回鐵窗淚的《越獄》,一個反面的例子則是從電視跳到大螢幕上的豆豆先生。

有了前作的成功經驗,10年之後的這部續集《豆豆先生的假期》把豆豆派到了法國。(羅恩·阿特金森透露,公司最初的設想是一個名叫《豆豆夫妻》的浪漫愛情故事,真是謝天謝地。)帶著一個享受陽光沙灘的心願和一部攝像機,豆豆先生從陰雨的英倫來到巴黎然後開赴南部蔚藍海岸,豆豆先生無時無刻不在發揮他的專長——錯誤的理解然後把事情辦糟。故事發生在法國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拿語言障礙說事,由於豆豆先生所知的法語只有“對”,“錯”和他認為的法語其實是西班牙語的“謝謝”。
但即使是豆豆系列的狂熱分子也不得不承認,這一段多災多難的旅行看起來太過眼熟,而且不如電視上的有趣和自然。幾乎每一個橋段都已經在電視上出現過了,幾乎每一個災難你都是可以預估的。好在電影的後半段由單純的個體不幸轉到了對電影體制的諷刺,豆豆先生大鬧戛納電影節把影片帶入了高潮。但你很快會意識到一個問題——90分鐘裏最搞笑的場面不是出自豆豆,而是《蜘蛛人》裏面的反派威廉·達福扮演的自戀狂導演的行為藝術開幕電影。
《豆豆先生的假期》上映正趕上復活節假期,在這個大片的空當裏,它在英國第一個週末就進賬450萬英鎊,但就像BUGGLES樂隊有首歌叫“電視殺死了廣播明星”,《豆豆先生的假期》其實可以叫做“電影殺死了電視明星”。它沒有解決豆豆先生一貫的移植問題,更可悲的是,它出現在一個10年之後的世界,一個被本·斯蒂勒,沙查·巴隆·科恩(演Borat的那個)和科林·法瑞爾統治的世界,一個充滿了神經質、反智和冒犯性喜劇的世界。或許,告別是最好的選擇。英國三寶,007,小貝和豆豆(當然,你也可以認為是天線寶寶、哈利·波特和沃爾科特),本來三個階層分明的男人樣板終於有了中年危機這個共同點。如今,007換肌肉男,小貝淪落要到美國,豆豆先生離開舞台也就不奇怪了。不過,注意羅恩·阿特金森的原話:“永遠不要說永遠,但我認為非常不可能再有豆豆電影、電視了。”這個在牛津大學讀過電機工程的聰明人其實並沒有把話說死。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