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承認,演唱會的成敗,端靠sound man(台灣通稱為PA),所以,保持與PA良好、開放性的互動。
 
★「音量的比較」
monitor(舞台監聽喇叭)的音量要求。要從小聲開始調,用大聲來比大聲,只會讓回授(feed back)的危險性增加,也會使外場的音響效果渾濁不堪,演出水準就會大打折扣。如果要做Live錄音的話,更要小心。
 
★「小聲試試看」
注意,monitor中音量與現場樂器聲音的比例。Monitor是用來補足音量的,通常在舞台上,以各樂器本身的音量來說,鼓是最大聲的,其次是電吉他、電貝斯,主唱是最小聲的(肉聲怎比得上鼓的威力?),所以,monitor中,首先該被擴音出來的,就是主唱的聲音(而且主唱的聲音通常帶領著歌曲的情緒,所以是個重點)。以此為基準,再加入電吉他、電貝斯的聲音(記住,從小聲開始加入),鼓聲視狀況補一些,大、小鼓進monitor。不要讓某個樂器絕對的蓋住其他樂器的聲音,那會是個惡性循環。
 
我舉個許多樂團都會遇到的錯誤的例子:吉他手瘋狂的迷戀自己的吉他音色,所以要求PA把他的電吉他非常大聲的送入到他自己的monitor中。彩排試音一陣子之後,他發現他聽不到鼓聲,於是他又要求把鼓送入他的monitor,而且要很大聲才能聽得到(因為他的電吉他過度大聲了)。接著,他又會想要極大聲的主唱、貝斯、keyboard聲,結果是,他的電吉他又不夠大聲了。這種惡性循環直到現場出現嘰機嗡嗡的回授聲出現才會停止。
 
於是,他心中很不爽的咒罵PA,認為他的技術很差、很爛。PA也很不爽這種無理要求的樂手。台上台下對立起來的結果,就是一場搞砸的演唱會。觀眾不會了解這些,只會認為又看到了一個爛樂團。
 
★「從練團開始做」
大部分樂團都是在練團室練習的。小小幾坪見方的練團室中,幾個樂手擠在一塊兒練唱演奏,為了抵抗鼓的超大音壓,樂手們通常都把吉他、貝斯音箱開得超大聲,主唱更是痛苦的聲嘶力竭與樂音戰鬥,徘徊在回授邊緣。每回練完團,大家耳中都是轟隆的耳鳴聲。
 
團員們在練團室過量的音壓中忍耐,後而習慣,這種習慣造成現場演出時,對monitor音量的過份依賴與不合理的要求。其實大家不妨試試降低音量來練團:首先要把鼓組適度的消音。大鼓裡面塞枕頭、棉被;其他鼓的鼓皮可貼上衛生紙及膠帶;響鈸及Hi-hat也貼上膠帶。鼓的音量下降後,其他的樂器才可能降低音量。吉他、貝斯、keyboard音箱上的音量鈕轉得盡量低。這樣主唱就可以輕鬆發揮他的演唱表情了。一開始一定不習慣,可是練久了,就會發現幾個好處:
 
1. 聽力比較不會受損。
2. 這種習慣更能鍛鍊出音樂中的張力及動態性。
 
★「彩排試音的程序」
在彩排試音時,一般最常見的狀況大約是這樣的:樂手們自顧自地把音箱音量開大,幾個樂手雜七雜八地玩一堆很酷的樂段、指法。電吉他手彈C和弦,貝斯手彈Dm和弦,keyboard手彈H和弦,再加上鏗鏗鏘鏘的鼓手四連音過門。總之,就是一團亂!在這種狀況下,樂手無法清楚地告訴PA自己到底需要什麼,PA也搞不清楚這個樂團的音樂長得什麼樣,也就很難配合樂團的演出。其實,彩排試音是有一定程序的。按照這些程序進行試音,可以讓樂團及PA工作人員很快地進入狀況。請牢記一個原則:One by One,一個一個來。說清楚、講明白。程序如下:
 
樂團可以先自訂一個順序,準備工作最久的最後試音。所以,通常是主唱先來試。
假設現在有一個樂團,有4個團員:主唱(甲)、吉他手(乙)、貝斯手(丙)和鼓手(丁)。他們的試音順序為甲→乙→丙→丁。
 
甲先要求PA把他的麥克風打開,並送進monitor。甲必須非常注意地聽喇叭中自己的聲音,並給予PA明確的指引,如「請大聲點」、「小聲一點」、「太亮了」、「太悶了」、「效果器加進來」、「效果器送少一些」、、、越清楚、越專業的用語越好。
 
甲試完音後,輪到吉他乙。乙要PA把吉他手和聲用的麥克風打開,以便和PA溝通。和甲一樣,乙要求吉他聲音灌入自己的monitor,但別太大聲(如前所述)。乙要求PA大哥先別調整這吉他聲音,因為想要先用自己的吉他效果器來調整音色。自己這邊完成後,再以明確的字眼和PA溝通:「亮一點」、「高音少一些」、「低頻重一點」、、、。
 
乙在試音時,其他人都沒有離開演奏位置,因為乙一試好音,甲、丙、丁立刻就向PA大哥要求乙的吉他聲音進自己面前的monitor,並請PA大哥配合調整音量。甲覺得吉他太大了,會干擾自己歌聲的音準,便透過麥克風並配合手勢,要求PA大哥把吉他聲音降低一些。
 
鼓手丁因為鼓原來就極大聲,所以想要多一點吉他聲來捉準音樂情緒,丙覺得OK,便不再多要求。
這樣的步驟,一個樂手、一個樂手進行。完成之後,就可以進行整體樂團的試奏。
「試奏」不是練團,奏個一小段就好了。試奏之後,每個團員都可以再次要求自己monitor裡的聲音比例。注意,記住那個原則:一個一個來,別亂。之後,在試奏一次,再要求。也可以換首風格迥異的曲子再試奏。
 
如果大家都OK了,就下台吧,別撐在台上。練團應該在平時進行,下台後多休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remy Hsiang 的頭像
    Jeremy Hsiang

    婚姻幸福 Jeremy Hsiang之家

    Jeremy H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