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基本鼓棒握法分為一對稱式(MatchedGrip)與二傳統式(Traditional Grip)二個類型:
 
握法與特點介紹如下:
對稱式:
此握法為左右手同樣之握法,左右雙手鼓棒成八字型,大姆指與食指扣住鼓棒支點為多,其餘3指靈活收放,用手腕打擊。大姆指在第一關節處著力而非指尖。初學者鼓棒最好以對稱式基本握法為佳,老手握棒較不拘形式。

 傳統式:
大多以左手(右手也有)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最深處,輕輕夾住鼓棒。左手臂與手掌呈直線,以手掌與腕左右翻轉的方式來打擊。軍樂隊小鼓手因為有行進之需要,小鼓多斜掛腰際前,皆以傳統式握法為主。
以傳統式握法學習爵士鼓的話,需要較多的練習時間,也不適合用在定音鼓或鐵、木琴之打擊。
 


二.對稱式(MatchedGrip)握法分三種:
 德式(German Grip)握法:握住鼓棒的時候,雙手背朝天,鼓棒角度近90度左右,打擊時雙手肘較開如雞翅膀。

法式(French Grip)握法:握住鼓棒的時候,右手背朝右,左手背朝左,兩支鼓棒形成的角度接近平行,打擊時雙手肘較貼近身軀。

美式(American Grip)握法:雙手背與手肘角度介於德式與法式之間,雙手鼓棒角度近45度左右。


上述所及之握法在拿棉槌敲擊定音鼓或鐵、木琴之打擊的要求較多。而打爵士鼓時其應用要求更為廣泛,怎麼說呢?以右撇子鼓手為例,敲擊 Hi-Hat 時右手掌心較朝下方,而在敲擊 Ride Cymbal 時右手掌心較朝前方,右手掌心的角度就相當不一樣。以左手來說,敲擊小鼓或落地鼓時,左手掌心朝向的角度就不一樣。打爵士鼓時雙手背的角度不固定,所以結論是德式、法式、美式都要練習。
 
三.對初學者對稱式握法其適用性因人而異:
對於初學者而言,可以先從選擇最符合自己人體工學的方式開始練習,是最好的方法。那麼要如何找出適合自己的握棒方式呢?
身體站立上半身前傾,手臂放鬆不出力之下,讓雙手自然下垂,此時雙手背的角度對每個人來說就有明顯差異。
所以不同鼓手會有不一樣的打擊姿勢,而老師就要替學員本人找出最適合的打擊姿勢。舉例來說,雙手自然下垂時,雙手背分別朝向左右的人,以法式(French Grip)握法開始練習為佳。同理雙手自然下垂時,雙手背朝前的人,以德式(German Grip)握法開始練習為佳。
當然對於職業級鼓手而言,不能因打擊角度之限制而困窘有瑕疵,所以打爵士鼓時德式、法式、美式都要練習。
 
四.雙手對稱式全方位握法訓練:
握好鼓棒,雙手提高至肩膀高度,然後持續不斷做2~3吋擺幅之打擊動作。
逐漸將雙手掌以小角度緩慢向外翻轉,同時持續不斷做2~3吋擺幅之打擊動作,一直到雙手掌翻轉角度之極限為止。
再慢慢將雙手掌以小角度緩慢向內翻轉,同時持續不斷做2~3吋擺幅之打擊動作,一直到雙手掌面向自己,此時兩支鼓棒好像彼此互相磕頭。
剛開始練習時,擺動速度放慢,擺幅可以加大,待習慣後可加長時間,加快速度,擺幅縮小。
 
五.左手傳統式握法訓練:
首先伸出左手,掌心向右,大姆指以外的4指並攏,將鼓棒近尾部約1/3處夾在大姆指與食指間虎口處。必須輕鬆夾緊,鼓棒頭向右,鼓棒尾向左,盡量讓鼓棒與手掌間的角度保持垂直,大姆指此時不要與食指接觸。所以整個手掌看起來還是平的,接著轉動手掌,使鼓棒呈上下擺動的狀況,擺幅盡量大,這時虎口會因為鼓棒的帶動而稍感吃力,而且有些痠痛。在剛開始練習時擺動時間短、速度慢、擺幅大,待習慣後可加長時間,加快速度,擺幅縮小這個動作可訓練鼓手以對稱式拿法時,左手鼓棒不易掉,而且在重音的控制上有足夠的力道。
可將左手大姆指搭在食指的第2指節上,食指微向手心側彎,此時大姆指,食指及虎口會將鼓整個包住,同樣必須將鼓棒夾緊,其餘3指仍舊保持伸直的狀態,按照前次方式轉動手掌讓鼓棒擺動。在訓練過一段時間之後,可試著不必夾得那麼緊,稍稍放鬆大姆指及食指的力量,鼓棒在擺動時依然不會掉,就可以很輕鬆的拿鼓棒,而且在打擊時不會掉棒。
 
初學者握鼓棒通常太緊,打鼓用到手臂和手肘的部分較多,而手腕與手的小指、無名指、中指幾乎沒用到,因此打鈸與鼓的時候,鼓聲顆粒較粗糙,音色沉悶並且無高頻。
當擊奏的速度越快,可能小指、無名指使用的比例會減少,主要用的是拇指、食指、中指與手腕。學習使用手指及手腕,在音樂的表現會更豐富細緻,同時速度也會加快不少。
 
六.鼓棒與手指力量的配合:
一般而言打擊動作只向下而不向上,也就是說不使用自己的手腕硬將鼓棒提起來,而是利用鼓皮本身的彈性去幫助鼓手打擊之後鼓棒自然回彈,好處是可以讓鼓手可以用較省力的方式,作長時間的打擊。
我們把打鼓會運用到的地方分成手指、手腕和手臂,而手指的功能在於幫助速度的提升和小聲的控制,練習的重點是要確定肌肉的使用是否正確。以一般握鼓棒的方式來看,需要鍛鍊的是每一隻手指牽連到的肌肉,所以分開來練是很好的起步。手指只是打鼓會用到的一部份,並不是手腕和手臂都不需要練習。手指有力量會像是自然的反應,而不是刻意要抓放鼓棒,應該是感覺上讓鼓棒碰到手指又自然反彈。
 
七.其他注意事項:
握棒的力道不可以僵硬緊繃,只要剛好可以讓到鼓棒不滑落就可以了。握得太緊會造成手臂很容易筋疲力盡,並且讓你速度越來越慢,無法長時間的打擊演奏。握棒的力道正確的話,無論打得多快,我們的手指、手掌、手腕、手臂不會覺得有緊繃的感覺。
不要挾得太後,否則在擊鼓後,鼓棒便不會回彈至起點的高度,不正確的握棒方法通常是日後進步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握棒的長短依需要也有多種,不過握在鼓棒尾端1/3處為多。想增加力道者可以握鼓棒最末端。
拉丁音樂為求敏銳音色,常用13吋短拉丁鼓棒握法,此時鼓棒尾端握手心,以雙手拇指、食指、中指巧力敲擊即可。
鼓棒容易折斷,可能是你的手腕太低,鼓棒在擊奏時,容易擊中鈸面的邊緣刃口處。或是你作大量的鼓邊(Open rim)擊奏時,鼓棒也容易折斷。
最佳支點測試法:以姆指及食指輕鬆地挾著鼓棒,鼓棒尖自由落體至鼓皮上,觀察鼓棒尖彈跳幾次。接著從鼓棒尾端開始往前改變位置來輕挾著鼓棒測試,找出彈跳最多次之點就是最佳支點。握棒挾在最佳支點處來輪鼓,通常可讓輪鼓密度較好,在打擊時才能得到最大以及最有效的回彈力。
利用鼓棒與鼓面的高度來決定打擊音量,而不是完全以力道來控制打擊的音量大小。試試鼓棒離開鼓皮5cm、15cm以及50cm打擊鼓面,所發出不同的強、中、弱音量為根本,熟練後可以輕鬆使用在演奏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remy Hsiang 的頭像
    Jeremy Hsiang

    婚姻幸福 Jeremy Hsiang之家

    Jeremy H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